中心简介
太阳集团城官网于2021年9月成立协调新能源的数字电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,专注于协调新能源的智能配电网开发,以新能源高效利用技术、多能协同控制技术、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为主攻方向,着力打造一流的数字电网工程技术中心。
自成立以来,太阳集团城官网开展扎实开展相应研究工作,在科学研究、成果水平、师资队伍建设、对外交流、社会服务及特色和创新亮点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。中心教师累计发表论文39篇,其中SCI/EI期刊34篇,统计源2篇,共占比92%。累计获受理发明专利3件,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。
队伍建设
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人员16名,其中教授4名,副教授8名、博士9名。由杨向宇任中心主任,张尧、赵杰、韩凤琴为学术顾问,林涛、陈志峰、高明、沈娜为中心主要学术带头人。
中心主任
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
学术顾问
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
学术带头人
社会服务
工程研究中心以横向项目为载体,推动青年教师深度融入产业实践,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,提升服务社会能力,联合广东云舜综合能源、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(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)等9家行业单位,落地横向科研项目246万元。
项目成果
研究中心聚焦新能源高效利用技术、多能协同控制技术、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三大方向,孵化出新型电力设备无感换相开关设备、智能降温工作服、无源物联网系统等创新产品和平台,对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,为学院服务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。
研究方向一:新能源高效利用技术
平台1:学校屋顶技术光伏电站
平台3:热电转换研究平台
平台2:光储充智能配电网平台
平台4:配电设备特殊仓式环境智能控制与管理平台
研究方向二: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
平台1:电力系统人工智能研究平台
研究方向三:多能协同控制技术
平台1:新能源多能互补微电网仿真控制平台
平台3:电力数字智能网关研发平台
平台2:综合能源控制系统开发平台
学术交流
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,与国内本研究领域科技人员交流30次,邀请日本、意大利、俄罗斯、加拿大等学术专家开展新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人才培养的教育论坛,承办第四届新能源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和第六届能源、电力与电网国际学术会议,围绕着新能源高效利用与电池热安全新技术,新型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,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主题进行国际学术交流,提高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从而提升学院科研整体的软实力。
创新亮点
近三年,工程研究中心坚持科研育才双向赋能,构建“研-学-创”协同培养体系,联合培养研究生12名,累计130名本科生深度参与横向项目攻关。学生团队在科研实战中表现突出,累计获得各项学术竞赛奖项101人次,其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4项。
名称 | 指导老师 | 奖 项 | 获奖年份 |
第二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 | 王丽晓、张 郡 | 国家级“二等奖” | 2023 |
第十六届“建行杯”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| 林 涛、韩风琴 | 国家级“三等奖” | 2023 |
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 | 林 涛、韩风琴 | 国家级“三等奖” | 2023 |
2024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| 曾琪、陈志峰、刘志超 | 省级“银奖” | 2024 |
第三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 | 叶成彬、朱万浩 | 省级“二等奖” | 2024 |
2024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| 林涛、韩凤琴、冯昊 | 省级“铜奖” | 2024 |
第三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 | 陈志峰、王玕 | 省级“三等奖” | 2024 |
第三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 | 曾琪、陈志峰 | 省级“三等奖” | 2024 |
第三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 | 马永良、林涛 | 省级“三等奖” | 2024 |
第三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 | 李嘉琪、王丽晓 | 省级“三等奖” | 2024 |
第三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 | 高明、丁汉 | 省级“三等奖” | 2024 |
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 | 叶成彬、朱万浩 | 省级“二等奖” | 2024 |